大家好,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中医疽是什么病的问题,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医疽是什么病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为什么古代的史书中经常提到某个人「疽发背而死」?
这个用现代医学太容易解释了,疽就是褥疮的意思,身体健康的病人一般是不会的疽的,得疽的人都是因为别的病长期卧床形成的。要知道,放在古代的医疗条件,一旦形成褥疮是很难愈合的,褥疮只能是越烂越大,最后形成全身感染而死亡。古人的记载并没有错,只是对得疽之前患什么病没有交代而已。
这个问题我比较有发言权。我小时候得过。首先说一下这个病,现在叫“痈”,主要是细菌感染。不一定长背上,好多地方可能长。夏天小孩子最容易有,我小时每到夏天屁股就会长。刚开始是青春痘大小的疙瘩,有点痒,会不自觉的去挠,也不痛。事实上皮肤里面已经感染化脓。再后来,外面只有一点点皮肤发红,中间会有一个小小的脓头,而里面化脓区域已经很大,用手挤捏会感觉里面硬硬的。此时会有疼痛感。最后长熟了,外面红肿面积很大,摸起来也是软软的,脓头变大,像长熟的桃子,长屁股上不要紧,大人就在这个时候把小孩摁住,另一个人捏住整个红肿部分用力挤,完完全全的生挤!!!比刀子剜肉还疼!要把里面的脓根子全部挤干净,直到挤出血来,最后用土霉素压成粉子敷上,几天不经水,会慢慢痊愈。
说这么多,回到关键问题上。长屁股不要紧,而长背上就危险。屁股上基本上是肌肉,而背部肌肉较薄,里面就是肺,心脏等重要器官。由于隐蔽性强,等发现时基本上已化脓感染到肺部和心。在古代基本上束手无策,只能任其扩大,又不能平卧睡觉,最后疼痛流脓流血而死。我小时候背上长了一个,摸着只有黄豆大时就发现是“痈”,家里老人就非常紧张。后来门诊用手术刀割了,事实上里面已经有枣那么大化脓,又连续挂了几天青霉素才好。
背疽(西医病名:背痈、背部急性化脓性蜂窝织炎),背疽又名发背。发背之病名始见于《刘涓子鬼遗方》:“凡发背,外皮薄为痈,皮坚为疽。”《诸病源候论》:“疽发背者,多发于诸脏俞也,五脏不调则发疽。”
1.这种病和脚气意思一样。脚气会生在脚上,这种病会生在背上。
2.这种病的内因是因为脏腑不调引起的,而且容易致死。
3.古代对这种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,所以,基本得了就很容易挂掉。
1、疽是指某种毒疮,会溃烂化脓的恶性皮肤病。
古人对皮肤病没有今天这么系统深入的研究,更不会分门别类地注明是什么类型的皮肤病。只要是皮肤上长了毒疮,都叫疽。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历史人物,大都“疽发背而死”。
又比如,我们现在都知道阑尾炎,就是一般人所说的“肚子痛”。可古人哪里知道这么多,反正临床表现就是腹痛嘛。吃坏了肚子,腹痛,忍忍就好了。阑尾炎发了,腹痛,忍忍就能一命呜呼了。
2、还有一种可能。
古人没有抗生素、消炎药之类的药品。如果是箭伤或其它外伤之后溃疡化脓而死,死因八成是破伤风梭菌导致伤口化脓,伤口组织的毒素进入血循环。
3、阴谋论。
到此,以上就是对于中医疽是什么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中医疽是什么病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